世界服装鞋帽网首页 > 正文

李陵申:厚积薄发,坚定不移地走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之路

2020/12/26 14:10:00 来源: 评论(0)0

纺织之光中国纺联科技教育奖励大会纺织科技教育纺织科技教育奖李陵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纺织之光”2020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发布并表彰“纺织之光”2020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教育奖、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向全体获奖单位及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广大纺织科技、教育工作者和同学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

  下面我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向与会代表介绍2020年纺织科技教育奖励工作基本情况,并就下一步纺织科技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2020年纺织科教奖励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一)纺织科技奖

  2020年,中国纺联科学技术奖共授奖79项成果和4位科技工作者。从获奖项目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医卫用纺织品技术成果成为关注热点,静电气喷纺驻极超细纤维和高效低阻聚四氟乙烯复合纤维膜防护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抗击新冠疫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二是化纤高效差别化成套技术与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聚酯弹性体材料和超细氨纶生产取得突破,实现了高效、均匀、稳定和规模化生产。三是高品质纺织染加工技术进步明显,花式色纺纱多模式纺制、经编短纤纱高速生产、新型缫丝机和制丝新技术、低能耗低排放织造浆纱和高品质喷墨印花等新技术在提高效率、提升品质、丰富品种、拓展应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四是数字化、智能化纺织机械装备和专用基础件制造取得明显成效,新一代国产自动络筒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字化经编机系列装备及其智能生产关键技术满足了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的需要。

  获得本年度特别贡献奖—桑麻学者的4位获奖人,在我国纺织行业相关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创新性成就,对推动纺织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教育奖

  2020年度教育奖包括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师奖和学生奖两部分。今年的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面向纺织服装职业院校,共授奖171项,其中一等奖18项、二等奖51项、三等奖102项。教师奖和学生奖在14所本科院校和2所高职院校展开,共评出教师特别奖1人,教师奖22人;学生特别奖2人,学生奖152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更加强调对接产业链、建设专业群,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非遗技艺和中国文化的挖掘与教学融合,强化校企协同和跨校联合培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创造性成果。

  (三)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

  2020年度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共授予7个项目,集中代表了针织内衣行业在功能性针织产品开发、全成形运动内衣产品开发、行业标准和质量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对针织内衣行业的创新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四)行业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就

  “十三五”时期我国纺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取得显著成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行业深入实施,行业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纺织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2015-2019年,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从376.3亿元增长到495.2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0.54%增长到1.02%,翻了近一番。2015-2019年,行业科技成果丰硕,全行业共有1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95项成果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我国纺织行业有效发明专利量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八大类产品的有效发明专利量从2.02万件增加到4.85万件。2019年,五大类国家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共有3772家,其中纺织行业获国家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单位127家,占比3.37%。截止至2020年11月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共17家,纺织行业2家,占比11.76%。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共96家,基本涵盖了纺织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不断增长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为纺织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增强了纺织行业抓牢国家重大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信心、决心和能力。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纺织科技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挑战: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技术创新内生动力和体系化能力仍有待提高等。

  二、纺织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

  (一)纺织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阶段,经济增长减速带来的各类压力持续释放,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世界经济陷入二战以后最严重的衰退,各国经济走势呈现明显分化态势。与此同时,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前沿技术呈现集中突破态势,链式发展局面正在逐步形成,众多颠覆性创新快速渗透扩散,引领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并以革命性方式对传统产业产生全面影响,有望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在全球产业合作格局和创新版图加速重构、国际分工体系全面调整的背景下,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开始更多地向研发和创新倾斜,要素优势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正持续下降,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间的国际竞争越来越从错位竞争向全面竞争转变,世界各国对于可能引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新技术空前重视,加剧了不同国家、区域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创新与科技产业发展进入碰撞整合期,全球的科技创新协作正面临着重大挑战。

  过去十年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量质齐升的历史性成就,与发达国家的科技竞争格局从集体追赶转化为局部同台竞技,在众多科技领域由跟跑并跑转向领路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贡献重要力量。虽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国提供了“换道超车”机遇,但“卡脖子”技术、竞争加剧等挑战也不容忽视,长期以来全球化带来的技术扩散红利显著弱化,科技创新的边际效应不断下降,由此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五年是“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必将成为赋能引领社会经济发展,推动辐射各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和最大增量。

  (二)未来纺织科技创新的关注点

  纺织行业的科技创新是新时期我国纺织工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要,是提升自身应对外部挑战能力的关键力量。纺织行业的科技创新必须坚持自主原始创新与全球开放合作相结合,必须坚持需求牵引拓展与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相结合,必须坚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基础高级化相结合。

  1、以基础研究原创科技引领未来

  过去十多年,中国科技领域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现了一大批“从0到1”的突破。新时代科技创新要充分树立新的价值观,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科技创新发展前沿的“四个形势”的分析:科技力量具有的威势、科技创新呈现的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蓄势、发达国家创新的态势,以及由此作出的科学判断:“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颠覆性技术的形成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量中开新局。我国纺织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紧跟国际创新步伐,形成了全球体量最大、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已充分具备大力实施基础科学研究的经济基础,已经到了由“制造”向“创造”的关键转型期。行业应充分认识到基础研究对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深远意义,建立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特点的评价机制,强化以学术贡献和创新价值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面向行业科技前沿的基础地位和牵引作用加强前瞻部署,聚焦行业原创理论、原创发现和共性关键技术,激活行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2、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创新变革

  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阵地,数字化作为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不仅是全球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也成为催生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数字技术对纺织行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创建新业态有着重要意义。纺织产业终端消费者对个性化、功能化、快时尚产品的需求推动了科技与时尚的融合,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制造资源共享、供应链高效协同又赋予了纺织产品新的生命力和消费偏好,数字化技术已逐渐开始渗透到行业的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环节,在推动纺织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提升的同时,使消费越来越精致、智慧和高效。纺织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促进制造优势与网络化、智能化的叠加效应,是实现柔性化、绿色化、智能化生产,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3、以绿色制造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制造是绿色科技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发展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绿色发展理念又有了进一步的诠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发展智慧,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不竭动力。从纺织行业多年的绿色发展实践经验中不难发现,纺织行业不仅为经济社会打赢蓝天绿水保卫战提供过滤防护新材料,而且全面推行的绿色制造相比实施末端治理,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实践证明,绿色制造并不代表着高投入低产出,新的节能降耗技术、再生循环利用技术、短流程和非水介质印染技术、污染物减排技术等带来的是成本的进一步优化和长期的稳定收益;同时,产品的绿色属性也有助于打破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并成为影响消费者偏好的重要选择。新型绿色纤维、绿色染化料和助剂等化学品的开发应用,还进一步提高了纺织品的功能属性,赋予产品价值再造。纺织行业要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思想,聚焦全产业链各环节,加强绿色制造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新动力。

  三、今后纺织科技基础工作和“十四五”科技发展纲要

  “十四五”作为我国纺织工业迈向世界科技强国前列的重要时期,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创新载体间协同互促,构筑行业标准化创新生态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与协同运用,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支撑服务能力是我们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需不断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行业科技管理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

  1、系统布局纺织科技发展,增强创新发展活力

  近二十年来,主要科技强国竞相出台和更新其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以战略规划引领、以科技政策保障,促进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效率提升。我国作为全球纺织品最大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纺织科技发展必须顺应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加强长远战略规划,建设和完善具有发展活力的纺织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中长期纺织科技发展的系统布局,以指导和引领未来纺织科技创新工作,实现纺织科技创新体系的能力和效率的提升,长期、稳定支撑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纺织强国建设。

  2、加快“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破解创新发展难题

  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在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力度基础上,加快形成“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的综合支撑体系。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合作机制,汇聚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大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落实攻关项目牵头企业主体责任,指导、监督牵头企业协同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协作攻关组,集中实施攻关行动。在“卡脖子”攻关实施主体企业设立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为科技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于人才和创新资源的集中集聚。

  3、促进纺织科技成果转化,打造行业发展新引擎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度。破解科技创新与市场需要之间的“藩篱”,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化服务,完善从科技成果到产业化技术的中间平台建设。我们将在充分利用国家层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基础上,建立纺织科技成果评估评价体系,完善纺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建设,加强纺织科技转移转化人才培养,搭建市场化纺织科技成果交易平台。集聚市场力量、科技力量、资本力量和人才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纺织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新模式、新体系,打造行业发展新引擎。

  4、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凝聚科技创新力量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夯实科技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行业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做好创新平台建设,一要加强领导,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协同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转化创新成果的引领作用;二要整合资源,积极引导行业创新平台合理分配人力、财力和设备,保证重点领域、特色优势产业的科技攻关和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创新平台作用;三要加强合作,积极寻求跨界合作,共建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提高纺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5、加强纺织科技国际合作,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通过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是提高我国纺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努力提升全球纺织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在开放合作中加强自主创新;聚焦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领域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与国外相关协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要打造国际创新资源开放合作平台,鼓励我国纺织行业创新主体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与协同运用,促进关键技术国际转移;要深度参与全球纺织科技创新管理,立足我国优势领域,主动发起全球性创新议题,全面提高我国纺织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二)“十四五”期间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发展方向

  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制造强国”重点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我国纺织产业优先发展的方向主要集中在纺织纤维新材料、纺织绿色加工、先进纺织制品和纺织智能制造与重大装备四个方面。

  1、纺织纤维新材料

  重点发展功能纤维、生物基纤维、可降解纤维等基础纤维材料;开发高性能碳纤维、芳纶141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等战略纤维材料;开发纳米纤维、智能纤维、生物医用纤维等前沿纤维材料。力争“十四五”末期,基础纤维材料总体水平和战略纤维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分级分类标准评价体系,攻克聚酰胺及改性聚酯纤维等熔体直纺关键技术,重点前沿纤维材料实现规模化生产。

  2、纺织绿色加工

  重点发展绿色纤维油剂助剂及催化剂、环保型PVA替代浆料、绿色表面活性剂、分散染料等绿色纺织加工化学品;低温节能前处理、分散染料免(少)水洗染色印花、高速喷墨印花等高效低耗及短流程印染技术,超临界CO2流体和活性染料新介质染色等非水介质印染技术。力争“十四五”末期,突破环保型PVA替代浆料等绿色化学品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并推广高效低耗及短流程和非水介质印染技术。

  3、先进纺织制品

  重点发展纺织、印染、缝制等全产业链精细化加工生产体系;开发功能纺织品及先进的纺织产品设计和印染加工技术;攻克智能纺织品设计与加工技术,建立智能纺织品性能检测评价体系;重点发展高端医卫个体防护用纺织品,土工建筑、应急救援、海洋工程、工业过滤用等工业用纺织品,纺织基增强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基复杂异型材、碳纤维预浸料等战略新材料纺织品。力争“十四五”末期,高品质纺织消费品、功能纺织消费品、个体防护医卫用纺织品、智能纺织品、工业用纺织品和战略新材料纺织品等实现重大突破,适应不断升级的居民消费需求,基本能够满足下游应用市场需要。

  4、纺织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

  重点发展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纺织智能工厂/车间,纺织生产专用制造执行系统;开发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大丝束碳纤维和大容量再生纤维等化纤成套装备,短流程纺纱成套装备,一次成形纬编机,高速无梭织机,自动穿经机,连续式针织物/纯涤纶织物印染成套装备,宽幅高速非织造布成套装备及针刺机、熔喷模头等,智能自动裁剪、吊挂输送、自动模板缝制和成衣物流智能配送系统与装备,纺织复合材料特种织造成型技术与装备;研发接头挡车、自动抓取、立体缝纫等纺织服装关键工艺环节机器人和纺织在线质量检测系统等。力争“十四五”末期,建立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下的纺织智能工厂,高端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各位代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既是适应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布局,也是应对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的必然选择。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也是纺织行业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在国际大循环中的主动地位的关键。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打造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科技强国之路。“长风破浪会有时”,让我们凝聚起同心共筑纺织强国的磅礴力量,用伟大的成就奉献新时代。

责任编辑:第一时间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跟帖0
参与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

相关阅读

李陵申:厚积薄发,坚定不移地走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之路

名人访谈
|
2020/12/26 14:10:00
0

“纺织之光”2020年度中国纺联科学技术奖、教育奖、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名单发布

协会动态
|
2020/12/23 21:04:00
9

纪念钱之光诞辰120周年,弘扬“新时代纺织之光精神”研讨会举行

协会动态
|
2020/12/22 14:04:00
8

探讨疫情下中国纺织善行发展之路,“纺织之光”论坛成功召开

行业透析
|
2020/12/2 12:36:00
14

探讨疫情下中国纺织善行发展之路,“纺织之光”论坛成功召开

行业透析
|
2020/12/2 12:36:00
19

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纺织之光”赴浙江理工大学回访

面料辅料
|
2020/11/30 20:54:00
7

2020“纺织之光”智能制造重点技术推广活动在浙江王江泾举办

行业综述
|
2020/11/25 17:00:00
11

促进针织绿色发展,“纺织之光”今年首场科技推广活动上海举行

面料辅料
|
2020/11/10 22:29:00
14

专题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世界服装鞋帽网首页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看新闻 手机看新闻
展开
  • 微信公众号

  • 电话咨询

  • 0755-3290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