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从产量向设计转型考验服装企业智慧
在近日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秋季)上,不少单项冠军企业亮相其中。主办方特别选取了行业专注单品的供应链企业,这些企业有的聚焦柔性制造,有的在衬衫、羊绒大衣、户外防晒等领域深耕数十年,以专精特新为特色,并为这些企业及服装品牌、设计师品牌提供精准对接,助力行业开拓市场,走协同创新发展之路。
我国是服装业生产和消费大国。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服装制造相关企业154.7万余家,其中今年1月~8月就新增注册企业20.8万余家,较去年同期增长31.6%。
事实上,我国的服装行业也正在面临着挑战。一方面,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一些中低端服装制造业正在向海外迁移,另一方面,随着“新零售”的消费升级,以及95后乃至00后消费者不断成长,其服装消费理念和消费意识都较过往消费群体有所不同,市场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消费者追求的不再是服装数量上的丰富,而是服装质量上的上乘、设计上的时尚新颖。
我国许多服装企业,最初是以代加工的形式发展起来,而后逐渐有了自己的品牌,具备了一定的产能,经营导向是以产量为主的。这是因为,面对庞大的市场以及变换的四季,产量及时跟上去才能占据市场,即便进军海外市场也是如此套路。但这样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服装的终端消费渠道早已从商铺变成了线上,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多元化的服装消费需求日益上升,这就迫切需要,服装行业及时调整经营导向,从以产量为主向以利润率更高的设计为主转型。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从过去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到逐步个性化定制生产,其不仅需要调整企业理念,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移,更要通过数字化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将制造与服务有机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构建设计团队,为产品注入何种设计理念,如何避免与同行同质化竞争,都考验着经营者的智慧。
另外,服装行业涉及上下游相关企业的联动,如何利用好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相关技术和信息的精准对接和有效分享,也是值得思考的。当然,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其产品面对的目标消费群体有异,在具体转型升级策略上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从最初做代加工产品出海,到如今开始出口本土品牌的服装产品,国内服装企业在海外市场上,也要完成从量到质的转变,逐步扩大在海外中高档服装市场的份额。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在设计理念中融入海外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本土特色,并将这些特色在实际生产中付诸实践,也将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差异化竞争力。(记者 赵昂)
(来源:工人日报)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