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奉献之路上,“纺织之光”志愿者与“光”同行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志愿服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寄予期望,他勉励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要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为打造一个“有温度”的行业基金会,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在成立25周年之际,表彰了20位“纺织之光”优秀志愿者,他们默默地为行业科教事业无私奉献,他们是当代纺织行业的“追光者”,是“纺织之光”的“同行者”,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的“践行者”。
01 奉献
“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
郝杰是《纺织服装周刊》主笔记者,身为“纺织之光”第一批志愿者,多年跟随纺织之光的脚步,让他对基金会抱有深厚的情感。郝杰认为从大的层面而言,基金会承担着助力行业科教事业的责任。对他个人而言,“纺织之光”志愿者团队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有着共同的目标,通过奉献自己的力量,体现自身价值,为这个大家庭增光,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这是一种荣耀。
去年疫情爆发初期,郝杰出于职业敏感,紧密关注到基金会有序展开的系列捐赠活动,郝杰作为第一作者最快地参与到基金会抗疫捐赠的报道中。只要有一笔捐赠,他就开始搜集相关素材,迅速完成新闻报道,保证基金会第一时间发出通稿。一次次搜集素材,一笔笔汇总写作,一遍遍修改,最终形成一篇篇稿件,通过网络向行业、社会传播,给这严峻的局势里添上一抹温暖的颜色。
郝杰说,每一次捐赠的采访,捐赠人的故事和话语都让他感动不已。在郝杰看来,采访的过程不仅仅是工作的过程,更是思想上受教育和洗礼的过程。每当别人问起他为何如此不求回报地工作时,他都会自豪地说:我是一名“纺织之光”志愿者。
张铁波是一家企业的销售副总,当他认识基金会团队并了解基金会使命后,毅然要求加入“纺织之光”志愿者。每次拜访企业,他都带着装满《钱之光传》和基金会年报的大箱子。他希望以一己绵薄之力,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基金会在推进纺织工业科技进步、人才成长。他自己带头捐赠,还让朋友们关注和捐赠。张铁波说他作为“纺织之光”志愿者,找到了人生乐趣,能为基金会奉献一点力量,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了极大实现。
02 友爱
“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
徐浙英是一位资深志愿者,2019年她在拜访基金会,了解到钱之光老部长为国家纺织事业做出杰出贡献,兢兢业业为国为民的无私付出、勤俭为家国的精神,深受感动。她提到曾帮扶的贵州贫困山区哈青小学破败不堪的住宿环境。令她没想到的是,短短的一周,基金会就通过中国家纺协会募集到为哈青小学定制的床上用品,还帮助募集了床和衣柜。她见证基金会团队的敬业、热诚、友爱的氛围,为基金会的爱心和善行所感动。自此,徐浙英申请成为“纺织之光”的志愿者。
2020年初,基金会委托志愿者徐浙英代表“纺织之光”前往甘肃省甘南自治州碌曲县落实“纺织之光爱益行--情暖碌曲”捐赠8000余件棉服发放活动。徐浙英在零下二十度左右的环境中,带领当地十几位志愿者每天起早贪黑,整理搬运物资,夜宿极其简陋的旅店,喝着结冰的水,流动发放十七个村落。徐浙英说看到乡亲们在寒冬中怀抱“纺织之光”千里送来的温暖棉衣,脸上绽放的笑容,尤其是听到藏民一声声对“纺织之光”志愿者的道谢和祝福,苦亦觉甜。她参加“纺织之光”志愿服务,在生命中留下如此难忘的记忆,让社会多一份温暖,感觉自己的生命更具价值与意义。
03 互助
“志愿者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也是“乐己”。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
高文华是一名印刷公司的老板,也是第一批“纺织之光”志愿者。2000年他来北京艰苦创业,纺织行业一直是公司发展的坚强后盾。从日常工作到去年的抗疫活动,只要听说基金会有困难,高文华都是第一时间主动帮助。他说,这是因为一直以来基金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坚持和执着激励着他,基金会团队鼓励和感动着他。他作为“纺织之光”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充实和丰富生活,还获得了更多学习机会,更好地提升了自身水平。
刘智玉是1998年“钱之光科技教育基金”奖学金的获奖者,当她第一次了解钱之光老部长的事迹及基金会的由来,更加为自己获此殊荣感到光荣,也因此对基金会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希望有机会感恩回报基金会。随着做志愿者的时间越来越长,她认为收获远远大于她的付出。她说汇入基金会这个“大海”,最终能转化为我国纺织行业科教发展的工作中的“一滴水”,成为伟大祖国和这个伟大时代的“一滴水”,与有荣焉。
侯亮是纺织之光基金会的募捐“志愿者”,基金会有需要援助地区,他从来都是二话不说、毫无怨言地全力支持。目前,他已为基金会募集价值3000多万元的十余万件服装等物资,以最大的能力协助“纺织之光·爱益行”温暖甘肃、云南、贵州、湖北、内蒙行动,为贫困群众和抗疫的医生们送去行业温暖。他认为“纺织之光”作为纺织服装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慈善组织,能够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行业资源,为行业和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他愿意一直通过 “纺织之光”的优势,帮助更多的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感,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马刚在去年疫情期间,有缘成为纺织之光基金会在湖北孝感抗疫工作的“志愿者”。他说基金会的行动力、大局观和奉献精神,对捐赠物资的科学管理、后续跟踪及相关事件的宣传报道等系列工作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更加坚定做一名有责任担当、值得信任的志愿者,做一名优秀的信息提供者、沟通协调者、资源链接者、科学分配者、公正监督者。
李华是2014年加入“纺织之光”第一批志愿者,两次获得“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她认为基金会是一个充满阳光、充满爱心、积极向上的集体,尤其是去年设立“纺织之光·蓝蝶万众一心基金” 募款活动,她全程积极参与宣传募捐的过程,让她感到责任感的重要性,也体会到集体力量的强大,“纺织之光”强大的号召力和使命感让她感到振奋和温暖!她说通过志愿者工作既“助人”,亦“自助”,既“乐人”,也“乐己”。
04 进步
“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郑国峰是政研会秘书长,也是一名画家。他义务策划“纺织之光”书画展、中国纺织艺术展、“纺织之光”论坛, 尽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基金会捐赠人赠送大幅画作。郑国峰说作为一名志愿者,就是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把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实践性摆在前面,做真公益,真做公益。他认为要努力做好“三种人”。一是做中国纺联“联合舰队”建设的“热心人”,坚定政治站位,提高胸怀格局,处处做维护中国纺联声誉,推动中国纺联文化建设的“螺丝钉”;二是做服务行业链接价值的“暖心人”,极尽所能解决纺织企业所急、所盼、所需;三是做“纺织之光”的“贴心人”,珍惜“纺织之光”志愿者这一神圣使命,立足点滴公益事业,发挥自己组织策划能力,助光前行。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说:‘因为我爱这个国家,我要为这个国家去做点什么。’”
相信每一位“纺织之光”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都走过了这样的阶段:见识了这个世界繁华和普通——见过了帮助过的每一个人脸上舒展开的笑容——最终找到并实现自身的价值,经历了毕生难忘的闪光历程。
成为一名志愿者,与“光”同行。点亮自己的光,照亮别人的路。
2020年度“纺织之光”优秀志愿者名单
(按笔划排序)
马刚、王水元、任志庆、刘智玉、孙潇、李华、沈敏艳、张放军、张珍竹、张俊石、张铁波、易芳、郑国峰、赵志鹏、赵静、郝杰、侯亮、徐浙英、高文华、廖斌
刘智玉
李华
张放军
张珍竹
张俊石
易芳
郑国峰
郝杰
侯亮
徐浙英
高文华
(部分优秀志愿者照片)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简介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是在1996年设立的“钱之光科技教育基金”的基础上,由一批拥有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愿为中国纺织行业科教进步作贡献的优秀纺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资金成立的。2008年5月在民政部登记注册成为全国纺织行业性基金会,注册资金2000万元。
截至2020年底,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已支持表彰奖励纺织科技奖1556项、优秀教师和学生4205名、优秀教学成果奖1726项、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118项、应用基础研究63项、科技成果推广306项、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283名、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16人及28家获奖单位。
自1997年至今,科技教育公益活动支出超1亿元对促进纺织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宗旨 科技进步 人才成长 产业升级
(来源:纺织之光公众号)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